第(3/3)页 “爹,儿子有几条不成熟的想法。” 朱棣挑了挑眉头,微微仰身,上下打量了他一番,摆摆手道: “放!” 徐皇后没好气的拍了他一巴掌。 朱棣揉着胳膊赔笑两声,扭头对朱高炽正经道: “说罢,什么想法。” 朱高炽拱手道: “其一,抑制国家财政和宫廷财政的支出。” “削减南京官员的编制,终止或削减宫廷的织造项目,节约宫廷的节庆、宴会开支,缩减大规模的工程、营造等。” “其二,强化边镇的钱粮与屯田的管理工作,避免或者减轻边镇军饷日趋增大的财政压力。” “其三,限制官员特权,抑制宗藩的冒滥,削减生员的定额。” “其四,强化户部的财政事务。” “对征收赋税的簿册进行大规模整理。” “督促户部的十三清吏司的各员外郎、主事等官员的出勤。” “进行边饷的实态调查,制订边饷政策。” “加强地方政府对户部的财政状况报告,使户部能在把握全国财政状况的基础上运营财政。” 朱棣怔怔的看着脸色认真的朱高炽。 “你这想法……琢磨很久了吧。” 朱高炽点点头,轻声道: “爹,大明最深的问题依然是祖制。” “不破不立,说的轻巧。” “却不如一开始就亡羊补牢。” “爹,您的威严够了。” “爷爷那是重开华夏,比不了。” “咱们还是着眼天下子民,万里江山吧!” 朱棣看着他,一动不动。 不知过了多久。 皇帝叹了一口气。 “好啊,不愧是咱的种!” …… 天幕上。 一身官袍的张居正看着大明疆域,脸色肃穆。 疆域上,一块块代表土地清丈的方格浮现。 而其身后。 一身龙袍的少年皇帝背负双手,背对着他。 …… 【财政改革,首当其冲,也不可能避免的,就是清丈田粮。】 【万历六年(1578)十一月,张居正以万历名义下令在福建省首先试行清丈田粮。】 【万历八年(1580)九月,福建清丈完毕,清丈出隐瞒逃税田地二千三百一十五顷。】 【于是张居正会同阁臣张四维、申时行及户部尚书张学颜等人决定,把福建丈量之法推行于全国各地。】 【万历批准,随即颁发清丈田粮八款。】 【同时向全国各地下令:“各抚按(巡抚、巡按)官悉心查核,着实奉行,毋得苟且了事,反滋劳扰。”】 【万历九年(1581)十二月,万历追究对清丈田粮持消极态度的官员,松江知府阎邦宁、池州知府郭四维、安庆知府叶梦熊、徽州府掌印官同知李好问等,停俸戴罪管事,责令将功补过。】 【在朝廷的强大政治压力下,从万历八年到万历十一年(1583年),清丈工作在大明各地陆续完成。】 (本章完)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