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“你要将北方全部拱手让人吗!” …… 天幕上。 两国疆域展现于天。 以燕京为分界线。 燕云十六州和山西太原以北地区全归金国。 而山东、河南、山西、河北南部,以及陕西南部依然归属宋朝。 …… 【汴京是北宋都城,但宋高宗并不打算以此为都。】 【宗泽主张不要迁都,以东京为基地进行抗战。】 【李纲认为可以迁都,但最好迁往陕西地区,在长安、邓州、襄阳三城中选一个为临时都城,利用陕西的天险与金国抗衡。】 【黄潜善和汪伯彦等人则主张南迁到建康或者荆州。】 …… 后唐·明宗时期 李嗣源看向几人,同样有些摸不准。 “你们觉得这几个地方如何?” 郭威直接说道: “汴京是不能待了,北方战略要地都没了。” “金国若是南下……无非重蹈覆辙。” “同时,金横断中原,江南的财赋要运抵京师比较困难。” “长安地形虽固,但在河东已归金的情况下,只有一条大河,是守不住的。” “邓州天险利而不坚,同时运道难通,远作国都。” “唯有襄阳,汉水通长江,江南粮食财赋可水路运达。” “同时三面环水,背靠岘山又有南阳盆地,再加上离中原较近。” “不像建康临安,离中原太远。” “这几个地方,襄阳可行。” …… 【七月,宋高宗下达“巡幸东南”的手诏,目的地是建康】 【李纲极力反对,抬出不久前宋高宗“独留中原”的承诺,迫使他收回成命,却招致宋高宗的憎恶。】 【八月,李纲升为左相,黄潜善替补右相,汪伯彦进知枢密院事,对李纲成钳制之势。】 【当时,两河军民都自发建立营寨以保卫家乡抗击金军。】 【李纲命张所为河北西路招抚使,傅亮为河东经制使,收复失地。】 【但黄、汪要撤销张所的招抚司和傅亮的经制司,葬送两河抗金的大好形势,李纲据理力争,宋高宗偏袒黄、汪,御批同意。】 【黄潜善让自己引荐的御史张浚弹劾李纲,李纲愤而辞职。直到去世,再未入朝。】 …… {大宋的皇帝,一个比一个软弱,没有一点骨气,让人觉得恶心。虽然不乏李纲这样的大臣,但是少了能支持他们主战坚守的皇帝。} {本以为是给中原王朝留的念想,不曾想是金王朝的助手。} {完颜构,原来一即位时就是这个模样!} {项羽的破釜沉舟,让人心折,读起来就是一种享受。} {读历史越多,越感到这类人的气概有多么恢弘,之前从来没有让我有感受这么强烈的对比。} {读了宋史,才更能体会李清照写出:“至今思项羽,不肯过江东”的心情。} …… 第(3/3)页